交通、医卫、医保……这些民生实事成绩单关系你我
时间: 2024-07-10 09:27:32 | 作者: 乐鱼体育彩票平台
5月16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聚力‘八个新突破’ 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取得新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全年完成投资259.28亿元,超年度计划19.48%,较2022年增加92.14亿元。
机场三期、西安东站、西十、西延、西康高铁、鄠周眉高速、京昆高速蒲城至涝峪改扩建等9个中省项目及210国道、东临路、西户路等4个市级重点项目高效推进。
2024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围绕全省“三个年”活动和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从多个角度谋取新突破。
紧抓规划引领推项目,在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上谋突破。围绕民航、高铁、高快速路和农村公路“四张网络”,加快研究编制西安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提前做好“十五五”交通规划前期工作。积极协调推进机场三期、西十、西延、西康高铁、西安东站和鄠周眉高速加快建设,全力做好国省干线项目建设方案调整和实施工作。
紧抓补链强链增动能,在构建集约高效运输体系上谋突破。2023年,我市成功入围2023年国家综合货物运输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今年,将继续快速推进补链强链28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完善设施功能,提升物流体系平急转换水平。加快建设公铁联运型和陆空联运型综合货物运输枢纽,在枢纽中完成一批新能源装卸、光伏发电、充换电等绿色设备应用,全力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紧抓民生保障办实事,在增强运输服务质量水平上谋突破。新开调整公交线辆,全力发展定制、网约和社区巴士公交,持续深化轨道、公交、慢行交通融合衔接。促进邮政快递业加速发展,积极创建第三批“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紧抓科技赋能强支撑,在推动智慧交通加速发展上谋突破。逐步加强公众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的数据衔接,整合接入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数据资源,促进实现公共交通出行联程规划、一键预约、一码支付。
紧抓生态治理补短板,在促进行业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上谋突破。压茬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有效提升公路沿线充电设施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用车电动化、清洁能源化,着力构建绿色交通发展体系。
今年我市将继续多措并举推进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工作,将新开调整公交线条,目前已累计新开调整公交线条公交线路。
今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加强公交与地铁“鱼骨式”衔接,持续优化城区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围绕重要区域开通一批“公交+”线路,满足市民差异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发挥远郊区县地方优势,打造“公交+旅游”等定制模式,推动公交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以社区巴士为重点,着力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累计新开调整公交线条公交线线线线线线线,浐灞第八小学定制线,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住宅区定制1线线,招商城市主场盛会定制线,红会医院北区定制线,曲江第一学校定制线,曲江第六小学定制线区间),经开第五学校定制2线线,汉都新苑定制线号线。为雁塔区、经开新区、草滩、纺织城、浐灞生态区、环山路大学城、高新三期、周至县等区域12个学校、26个居民小区,以及环山路周至沿线个村镇数万群众公交出行提供便利。
市儿童医院、市红会医院新院区等7个重点医院项目建成运营,14个区县级医院建成,共增加床位1.1万张。
全市有中医医院57个,其中三级医院4个;中医类门诊部47个,中医类诊所1006个,设置中医科的综合医院及其他专科医院140个。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从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来不断增进全市人民健康获得感。
2024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将坚持预防为主,打造公共卫生坚实防线。稳步推进市区疾控机构改革,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实施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加强第五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开展消除丙肝“肝净行动”试点。
坚持深化改革,打造区域医疗服务高地。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各级各类卫生健康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改善就医感受、全方面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护理服务”三年行动,落实手术质量安全提升等5个专项行动,加强市级质控中心建设,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增加市级临床重点专科30个。
坚持系统推进,打造坚强有力基层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创建活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组织16所三级医院、27所二级医院对7所县级医院、55所镇卫生院进行支援帮扶。
坚持综合施策,打造更高水平健康西安。深入推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控等17项健康西安行动,健康医院、健康企业等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坚持传承创新,打造中医药强市。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新增3~5个市级中医学术流派,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新建中医阁100个。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坚持公平普惠,打造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平台。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升孕产妇健康管理能力。发展多种形式托育服务,新增7所公办、29所普惠托育机构,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0个。启动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示范,在全市推开家庭病床工作。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中医药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始终把中医药纳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在健康西安建设中融入更多“中医药元素”。
积极推进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支持西安市中医医院“一院三区”发展,11个区县启动中医医院新(迁)建项目,预计增加床位2000张。鼓励社会力量办中医,审批设立民办中医医疗机构1094所,完善中医药诊疗服务网络。
着力打造中医药重点专科群。市域内有国家级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39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41个,市属医院建成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个、全国综合(专科)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4个。二、三级医院中医专家定期到基层单位坐诊带教,满足城镇和乡村居民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
持续改善基层条件。依照国家建设标准,23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建成中医馆,配备不少于300种中药饮片(中药颗粒剂),配置10种以上中医诊疗设备和康复设备,推广针刺、灸类、推拿、刮痧、拔罐、熏洗等6类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方便城镇和乡村居民就近看中医,用中药。
突出中医药服务特色。在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基础上,扩大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范围。2023年,12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33万名0-3岁儿童、60万名高血压患者、21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7.9万名孕产妇、3.3万名冠心病患者接受中医特色指导,发挥了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作用。
加强中医药人才教育培训。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开展师承教育和名中医师带徒工作,全市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省市级名中医59名,省市级中医学术流派13个,名中医传承工作室86个,培养继承人3000余人,每年举办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
今年,我市将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西安成果对接清单重点任务,逐步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海外影响力,加强杨震国医大师工作室建设,继续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不断推进我市中医药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积极打造中医药工作强市。
2023年,西安市医疗保障局推出一系列惠民保障政策,医保支持生育政策领跑西部。
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种植体集中带量采购、牙冠竞价挂网“三位一体”综合治理,将单颗种植牙总费用调控在7000元以内。
累计推动国家和省级集采512种中选药品和18类中选医用耗材在西安地区落地实施,累计减少群众医药费用34.23亿元。
全力做好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截至2023年12月集中参保期结束,我市城镇和乡村居民参保达上年度同期参保缴费人数的100.79%,排名全省第一。
去年,西安市制定实施了助力生育的支付和待遇政策,将中医民族医药饮片和医疗机构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并建立了职工门诊统筹报销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医保报销水平。
制定实施了助力生育的支付和待遇政策。对原生育保险政策进行了全面优化调整,进一步增加了生育保险政策的普惠性供给。一是将参保女职工门诊产检费用一次性补贴标准由1000元提升至2500元;二是对参保职工取消住院分娩报销起付线,对在二级(含)以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医保基金全额报销政策范围内的生育医疗费用;三是对参保居民取消二级(含)以下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报销起付线,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报销起付线在原有起付线%;四是将使用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受孕后的生育医疗费用纳入我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每年可为群众减轻生育费用约3.1亿元。
将中医民族医药饮片和医疗机构制剂纳入报销范围。建立治疗性医疗机构制剂医保准入工作机制,将400种(西安345种+咸阳55种)治疗性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其中85%以上是中药制剂。
建立职工门诊统筹报销政策。参保职工在定点医院门诊也可享受统筹报销,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报销占比分别是70%、60%、50%,退休人员报销比例在此基础上提高5%。2023年全年共统筹报销21亿元。
今年,市医疗保障局将锚定全市“八个新突破”目标,聚力在参保质量、精细化管理、基金监管、经办服务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2024年,市医疗保障局将开展建设西安医保数据专区攻坚行动、提升全民参保质量攻坚行动、长期护理保险推进攻坚行动等三场攻坚行动。
实施四项提升工程。一是经办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做优9项便民举措,推动医保服务更加稳健便捷和公平可及。二是异地就医保障提升工程,持续扩大结算范围、拓展备案渠道、加强信息协同,推动异地就医服务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三是基金监督管理机制提升工程,推进“双随机 一公开”行政执法全覆盖,加快智能监控系统建设,落实医疗保障领域信用评估制度,扩大监管范围并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四是惠民政策普及提升工程。加大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宣传工作与政策落实相互融合。
办好五件民生实事。一是将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拔牙、根管治疗、口腔洁治等部分口腔类门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二是将合乎条件的医疗机构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三是将合乎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职工门诊统筹报销范围;四是将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纳入生育保险保障范围;五是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联盟)药品及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成果落地。
- 上一篇:太原纺织医院
- 下一篇:含羞草实验室网站直欢迎您V